“微山湖環境污染過去都管又都管不住,我們受盡了苦。現在檢察機關建立了公益訴訟制度,幾省一盤棋治污把問題解決了,我們吃上了綠色發展飯,走上了鄉村振興路。”山東微山縣張樓鎮湖興村黨支部書記化紅超說。
包括微山湖在內的南四湖水域,澤及魯蘇豫皖四省,曾多年因多重污染交織,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202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頂格”立案,助力地方政府攜手治理,打響了一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社情最為復雜的公益訴訟治污攻堅戰。
在檢察公益訴訟的推動下,湖興村迎來了蛻變。“現在不光村里污水收集池建起來了,生活垃圾統一清運,周邊企業排污也逐步得到根治。”化紅超說。
微山湖上唱響了新時代法治護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動人歌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開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境界。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書寫了法治中國前所未有的輝煌篇章,奠定了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的法治基石。
開辟全面依法治國新境界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2020年11月,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迎來了一個新的主題——“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從工作者走進社區更貼近百姓日常生活做普法宣講,到“報、網、端、微、屏”等全媒體以大眾話語更生動呈現,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憲法的熱潮。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是中國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第一次以黨中央工作會議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國。這次會議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順應黨心民心和時代要求,確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
偉大時代孕育偉大思想,偉大思想領航偉大征程。
十年來,中國法治建設創造了一個個歷史性的“第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題研究、專門部署全面依法治國的中央全會。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一次設立這樣的機構。
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于法治中國建設的專門規劃,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
…………
——全面依法治國,要守住“魂”。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
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中央決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集中統一領導的需要”,以堅定有力的話語舉旗定向。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
親自擔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主任,實現集中領導、高效決策、統一部署、統籌推進;多次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把黨長期以來領導政法工作的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成果……
定方向、定規劃、定舉措、抓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法治前行掌舵領航,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
——全面依法治國,要走對“路”。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意味深長,振聾發聵。
翻開《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條鮮明的紅線貫穿全篇——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一張清晰的藍圖,需要旗幟鮮明回答法治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才能為法治建設廓清前進道路上的思想迷霧。這份全會決定的誕生來之不易:從文件起草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為文件起草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對文件起草組上報的每一稿都認真審閱。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期間,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下,文件起草組對全會決定又兩上兩下進行多處修改。
道路決定命運,道路開創未來。今天的中國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發展態勢,說明我們的路走對了,我國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正越來越呈現出顯著優越性和強大生命力。
——全面依法治國,要謀全局。
全面依法治國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必須立足全局和長遠來統籌謀劃。
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黨的十九大描繪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宏偉藍圖;密集出爐《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形成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的頂層設計……
“法治興則民族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習近平法治思想蘊含著深遠戰略思維、鮮明政治導向、強烈歷史擔當、真摯為民情懷,以強大真理力量和巨大實踐偉力,為奮力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在中華大地描繪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壯闊藍圖。
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
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領航法治中國前行的每一步,“人民”二字在總書記心中始終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通過!”
幾代人的夙愿,一朝變為現實。
2020年5月28日,伴隨著人民大會堂里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國的民事權利保障開啟嶄新時代: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了!
僅僅才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人民”是總書記最深沉的牽掛。
民法典實施一年多來,從保護“頭頂上的安全”到聚焦數字時代的人格權,從為見義勇為者免除后顧之憂到重視家庭家風,這部新時代的法典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強大法治保障。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
在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展墻上的“彩虹橋”一頭連著虹橋街道,一頭通向最高立法機關——原來,這里有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基層立法聯系點。
2019年11月2日,臨近傍晚,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古北市民中心考察調研。總書記聽取了社區開通社情民意直通車、服務基層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等情況介紹,并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居民代表親切交流。
“你們這里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建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你們立足社區實際,認真扎實開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氣、聚民智的有益探索。”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讓大家備受鼓舞。
如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設立了2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覆蓋了全國2/3的省份,而且還帶動省一級、設區的市一級人大建立了5500多個立法聯系點,通過“問計于民”讓立法工作更好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
“100-1=0”!
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法治公式”發人深省——
“一個錯案的負面影響足以摧毀九十九個公正裁判積累起來的良好形象。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機關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重點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一批冤錯案依法糾正,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當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新時代要求更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司法為民,枝葉關情。實行立案登記制改革,長期困擾群眾的“立案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線上線下融合共享,全國四級法院全部建成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群眾解紛成本顯著降低;全面推開檢察公開聽證,是非曲直大家聽,“法結”“心結”一起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保衛“舌尖上的安全”到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從個人信息保護到整治電信詐騙,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司法力度不斷加大,實實在在的法治成果為人民安居樂業保駕護航。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憲法修正案中,“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改為“健全社會主義法治”。
從“制”到“治”,一字之變,意義重大。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
2018年3月17日上午,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
全票當選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健步走到宣誓臺前站立,左手撫按憲法,右手舉拳,莊嚴宣誓——
“我宣誓: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履行法定職責,忠于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接受人民監督,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努力奮斗!”
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響徹人民大會堂。
這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次國家領導人憲法宣誓,現場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共同見證這一神圣時刻。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領袖以身作則,帶頭尊崇憲法、執行憲法,將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莊嚴承諾凝聚在錚錚誓言里,將對法治的真誠信仰熔鑄在億萬人民心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黨的十八大以來,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個總抓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在法治軌道上堅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厲行法治,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2021年3月1日,首部全國性流域立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制定長江保護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確定的重大立法任務,為長江永葆生機活力、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今年7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長江保護法執法檢查組來到湖南株洲,了解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情況。當地的清水塘老工業區依長江重要支流湘江而建,曾是國家重點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一度煙囪林立、廠房鱗次櫛比。為保護好一江碧水,當地在進行清水塘整體搬遷改造的同時,同步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老工業區通過產業升級改造發生“蝶變”。當地老百姓興奮地說,清水塘又“清”了!
十年來,全面依法治國護航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化方案。
——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
監察法的通過,意味著在法治軌道上深化監察體制改革、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蔓延,中國對外開放沒有止步,而是制定外商投資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從修改土地管理法到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以立法形式確認和鞏固改革成果,筑牢人民幸福生活的法治之基……
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十年來,立法和改革開放保持“同頻共振”,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既生機勃勃又平穩有序,匯聚起推動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法治力量。
——建設平安中國,筑牢國泰民安的基石。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
十年來,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續寫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
2018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一場滌蕩黑惡污濁、掃出朗朗乾坤的攻堅戰正式打響。
云南孫小果案、湖南新晃“操場埋尸案”、海南昌江黃鴻發家族涉黑案……一起起陳年積案被偵破,一個個黑惡勢力被鏟除,一把把“保護傘”被拔掉,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全。
法治既是建設平安中國的依憑,也是衡量平安成色的尺度。從新時代“楓橋經驗”展現歷久彌新的魅力,在服務群眾、化解矛盾中穩固法治社會的基礎,到堅持依法治網,不讓網絡成為“法外之地”,我國群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十年來始終保持高位,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平安,已成為中國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
法治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進豐饒的黑土地:“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留給子孫后代。”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把利國惠民的黑土地特殊保護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安全、衛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統領性法律相繼制定出臺,生態環境、科技等重要領域的法律系統全面修訂,網絡信息、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立法取得突破,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統籌推進……
越是強調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質量。
從“大塊頭”到“小快靈”,統籌運用立改廢釋纂等多種立法形式,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規730余件次,現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規598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趨科學完善。
立良法,更謀善治。
“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2019年9月29日,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一一頒授勛章獎章,并同他們親切握手、表示祝賀,全場響起一陣陣熱烈的掌聲——這是現行憲法實施以來首次集中頒授國家勛章。
設立國家憲法日,實施憲法宣誓制度,依法頒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完善國旗法、國徽法、國歌法等國家標志法律制度,實施憲法規定的特赦制度,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十年來,實施憲法被擺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突出位置,有力維護憲法法律權威。
“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
推動“放管服”改革,有了一張張“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權力邊界清清楚楚,群眾看得明明白白;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執法全過程記錄讓網友們紛紛為“教科書式執法”點贊,陽光成為最好的防腐劑;開展“減證便民”,推動各地方各部門清理證明事項,有效解決了“奇葩證明”“重復證明”等難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不斷增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上海某科技企業因廣告上一處“無心之失”被舉報,最高可罰10萬元。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發現,該公司的行為屬于“免罰清單”的相關類型,最終其免于處罰。“‘免罰清單’出臺真是一場及時雨,督促我們更好落實合規審查。”該企業負責人表示。
截至今年7月,上海已推出3份“免罰清單”,通過探索輕微違法行為容錯糾錯機制,為市場主體創造了更加包容、更加寬容的市場環境。
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讓市場主體對制度保持預期、對市場保持底氣、對事業充滿信心;借助數字技術,越來越多的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推動行政機構職能、流程等的法治化再造;2020年1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進入新階段……我國的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躍升至最新的第三十一位。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
前不久,北京8家法院同一天集中對15件涉養老詐騙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將一批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為被騙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100余萬元。
司法亮劍,公平正義就在群眾身邊。今年4月以來,為期半年的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有效震懾犯罪分子,讓百姓養老錢更安全,讓老年人的晚年更安心。
從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讓案件的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檢驗,確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到互聯網法院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打官司,將現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動深度融合,中國在互聯網司法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社會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安吉縣的做法值得推廣。”2020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來到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了解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運行情況。
上醫醫國,“無訟”是中華文明跨越千年的社會理想。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把脈開方:“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
十年來,“七五”普法規劃碩果累累,“八五”普法規劃扎實推進,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提升;公共法律服務網絡覆蓋城鄉,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群眾享受法律服務更加便捷;法治鄉村建設全力推進,從下鄉的村(居)法律顧問,到身邊的“法律明白人”,村民遇事找法更加觸手可及……
如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德才兼備擔重任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人法兼資,而天下之治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
一支什么樣的隊伍,才能挑起全面依法治國的歷史重任?
2014年年初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及一件往事,語重心長。
上世紀80年代,海南省東方市公安局天安派出所原所長吳春忠不徇私情,親手將涉嫌違法犯罪的多年好友抓捕歸案。
面對自己的好友,他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但人情大不過法律。公安機關如果不能秉公執法,還怎么取信于民?”
面對前來為親戚說情的領導干部,他說:“我要是放過他,就是說假話、辦假案。你身為領導,怎么能提出這樣的要求?”
“這就是好樣的!”習近平總書記用吳春忠的例子,為政法干警樹立了“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榜樣。
公平正義是執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線。
“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司法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司法不公、冤假錯案、司法腐敗以及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不移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司法體制改革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真正實現了“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保證法官、檢察官做到“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努力建設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隊伍”。
凝心鑄魂,淬火礪劍。在2020年開展試點并取得經驗的基礎上,2021年,一場觸及靈魂的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全面鋪開,迅速掀起一場刮骨療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濁揚清式的“延安整風”、鑄魂揚威式的主題教育。
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推進建章立制……這次教育整頓標準之高、要求之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重大成果,重塑了政法鐵軍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形象。
這是人民警察隊伍建設史上的里程碑——
2020年8月26日,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紅色背景板上,“中國人民警察警旗授旗儀式”字樣格外醒目。300余名身著警禮服、特警戰訓服的人民警察身姿挺拔、精神抖擻,整齊列隊。
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并致訓詞,對人民警察隊伍提出了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的4點要求。
聞令而動!時刻牢記總書記囑托,人民警察隊伍政治生態進一步優化、能力素質進一步提升、紀律作風進一步好轉。
這是廣大法學學子心中難忘的記憶——
2017年的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對青年們寄予厚望:
“法治人才培養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
“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如今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進一步加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后備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共有102.9萬人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日益壯大,匯聚起踐行法治的強大力量。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習近平總書記緊抓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2015年2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之前,我們通常提的是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在準備這次講話時,我反復考慮,覺得應該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為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首先要解決好尊法問題。只有內心尊崇法治,才能行為遵守法律。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
特意把“尊法”放在最前面,習近平總書記格外看重“關鍵少數”對全黨全社會的風向標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到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斷提高,帶動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全面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砥礪十年,習近平總書記定綱指向、運籌帷幄,一筆一畫描繪法治中國宏偉藍圖,帶領黨和人民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了一張優異的法治答卷。
踔厲奮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一磚一瓦建設法治中國堅實大廈,必將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人民日報》( 2022年09月14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