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0年來,經濟特區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精耕細作”,與特區經濟同步成長的職業,在過去的40年里,與深圳經濟產業緊密相連,為城市提供大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2019年全國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深圳召開,同年,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雙雙入選國家“雙高”(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計劃,這是深圳職業高質量發展最好的詮釋。
在深圳,職業教育以質量引領,內涵發展,不斷為中國高職教育發展探路,構建形成了中高等職業教育互相銜接、專業優化、創新開放多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姚卓文
質量引領與特區經濟產業同步成長
經濟特區建立之初,與初步工業化相適應,深圳的職業教育從中等專業教育起步,與特區經濟同步成長。到1989年,全市有中專學校7所、職業中學5所、技工學校1所,學生8063人。隨著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的迅速發展與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1992年,市委市政府決定籌建一所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自創立之初,就致力于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享譽中國的深圳職業教育品牌。2002年4月,由原深圳市工業學校、深圳市財經學校與深圳教育學院合并重組成立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緊密結合深圳高新技術,尤其是信息產業的發展辦學,辦學僅6年就成為“國家示范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能工匠人才的“精耕細作”,與特區經濟同步成長的職業教育,為城市培養大批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和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目前,全市有職業院校31所,在校生12.5萬人。其中,中職學校17所,在校生3.9萬人;技工院校11所,在校生4.1萬人;高職院校3所,在校生4.5萬人。中、高職畢業生率常年保持98%以上。
2018年12月,深圳技術大學正式獲教育部批準成立,開創了我市本科以上層次職業教育的新局面。作為跟產業緊密結合的應用技術大學,深圳技術大學對于專業方向的設置充分體現了大灣區未來技術發展潮流與趨勢,體現了學科融合、多學科交叉等特點。專業課程的內容也更聚焦在深圳戰略信息產業、特殊產業需求上,這些專業都將成為大灣區未來所缺乏的、有大量人才需求的產業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銓表示,中國目前高水平職業技術學校很少,深圳技術大學更是其中少有的本科類高等院校,突破了我國高水平職業大學發展的瓶頸。可見,在經濟發達的深圳創辦技術大學恰逢其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對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出臺《深圳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導向、產教融合、開放融通”的職教發展思路,聚焦國際合作、創新體制機制、激發辦學活力。《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指出,到2025年,建成2~3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職業院校,把深圳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職業教育高地,為我市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及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
產教融合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2018年11月,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傳播工程學院與全國印刷業領軍企業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成立特色產業學院——裕同圖文傳播學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長期以來,深職院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重點圍繞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設置專業,在職業教育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年來更是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目標加快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步伐。
不僅僅是深職院,針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校熱企冷”等問題,我市職業院校多措并舉深化產教融合。在全國率先探索“政府出、企業出場地、校企共建共享”建設模式,累計投入資金3.5億元,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89個。聯合行業企業建立8個以專業為支撐的緊密型職業教育集團,其中3個入選廣東省示范職教集團建設項目,帶動全市上千家知名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
鑒于德國領先的職業教育,2017年開始,深圳就與德國巴伐利亞州簽署了有關職業教育合作的協議,涵蓋職業院校教師、職業教育研究、合作辦學等內容。近年來,深圳有多所職業院校在借鑒“雙元制”職教模式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于2017年9月招收首批學生,學院以“精品化教學、小班化管理、個性化發展”為辦學特色,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具備工匠精神的國際化復合型技能人才。而在中職方面,深圳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作為教育部首批、廣東省唯一的一所現代學徒制試點中職學校,同樣在積極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教模式上進行有益探索。
目前,我市多所職業院校與華為、比亞迪、平安科技、阿里巴巴等世界500強或行業龍頭企業緊密合作,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學院,實施“六個共同”,即共同建設高水平專業、共同開發課程標準、共同打造師資團隊、共同設立研發中心、共同開發高端認證證書、共同“走出去”,探索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雙元”育人模式。
“終身學習”成為許多深圳人生活常態
深圳從產業大市向產業強市、創新型城市轉變的過程中,對人力資源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與之相呼應的是,深圳這座在經濟上持續領跑的城市,同樣有著非同尋常的學習熱情,“終身學習”已成為許多深圳人生活中的常態。
早在1994年,我市就立法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成人教育條例》,開啟了國內成人教育地方立法之先河。2004年提出“創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市”。2013年起,市政府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多、學歷層次較低現狀,根據城市可持續發展和創新發展需要,強力實施“全民素質提升計劃”,創新性地通過政府資助的方式幫助在職者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鼓勵并推動在職勞動者提升學歷和技能,把終身教育納入區域、行業總體規劃堅持推進,探索出一條提升城市勞動者素質的新路。
如今,深圳這座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時時能學,處處能學,人人可學”的終身學習網絡基本形成,打造學習型社會已成共識并蔚然成風。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區和實驗區各2個、廣東省社區教育試驗區2個,建成市級社區學院(培訓學院)26個、街道社區學院(教育中心)46個。“深圳市學習型社區”創建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已建設深圳市學習型社區551個,年培訓量超過378萬人次。
市委市政府發布的《關于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學習型城市”,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終身教育學習網絡,加大對社區教育的投入,優化市民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大力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統籌社會資源,辦好家長學校,鼓勵各類組織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力爭2025年實現“學習型社區”全覆蓋,為我市建設高水平世界級學習型城市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