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第28個國際殘疾人日,《市無障礙城市總體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正式公布,首次提出“無障礙城市戰略”和“身心障礙者”概念。據悉,這是自去年出臺無障礙城市實施行動方案之后,深圳創建無障礙城市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此外,為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意識,每年12月5日將成為“深圳無障礙城市宣傳促進日”,舉辦多種形式的公開活動。
根據《規劃》,到2025年,深圳將形成“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到2030年,形成無障礙全產業鏈和全球無障礙城市建設的“深圳經驗”;到2035年,將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無障礙城市范例,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無障礙城市全面建成。
現狀
缺乏規劃致無障礙設施建設慢且易被侵占破壞
2018年初,深圳市委六屆九次全會率先提出創建無障礙城市目標,并于同年11月26日出臺《深圳市創建無障礙城市行動方案》。其最大亮點是理念非常創新,從以前僅強調物理空間改善的“無障礙環境”,向集“理念文化、制度規則、器物環境”三位一體的“無障礙城市”拓展,后者是一種多元的、多層次的、立體的建設。
此次《規劃》正是在這一理念下制定,將成為指導深圳市無障礙城市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稱,深圳在全國無障礙發展中始終處于引領地位,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無障礙城市理念和文化尚未完全樹立;
二是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系統集成不夠,由于缺乏總體規劃,部分無障礙設施建設進度較慢,部分已建成的也經常被侵占或被破壞,嚴重影響了無障礙設施的通用性和使用率;
三是城市信息無障礙服務和軟件支撐落后,如公共場所和交通系統中,無障礙的視覺、聽覺、觸覺和語音系統仍較為缺乏;
四是無障礙產業化程度不高。當前深圳有數萬名身心障礙兒童和持證身心障礙者,常住老齡人口已達120萬人,但能提供康復服務、輔助器具適配服務、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的社會組織或企業相對缺乏。
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身心障礙者康復機構55個,能提供輔助器具服務的機構僅4個,公共圖書館設立盲文及盲文有聲讀物閱覽室才3個;五是無障礙城市建設科研和教育投入不足,目前尚無深圳高等院校開設無障礙設計、建設、管理、服務專業學科。
上述問題的形成,使得相當一部分身心障礙者形成了接受被動救助的思維習慣,簡單往返于固定的區域生活圈,難以走出家門參與繼續教育培訓和發揮自身才能,致使社會參與度較低。
行動
率先探索制定“無障礙城市標準”完善無障礙體系
根據《規劃》,到2025年,深圳將讓“通用設計”理念成為全城市各行各業的共識,為身心障礙者融合社會提供合理便利,形成“健全殘疾人幫扶制度”;從文化理念、制度和器物三維共建的無障礙城市制度格局基本形成,創建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無障礙城市制度成效初顯。
到2030年,形成無障礙全產業鏈,《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無障礙目標全面達標,形成全球無障礙城市建設的深圳經驗。
到2035年,創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無障礙城市范例,增強無障礙建設核心引擎功能,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無障礙城市全面建成。包括面向全球提供安全、包容、普惠、綠色的無障礙公共空間;信息無障礙目標實現,無障礙公共服務達到共享可達、一體化、系統性和便利化;無障礙領域創新能力突出、活力充沛、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無障礙產業進入國際前沿;無障礙城市治理體系完善,無障礙法律和體系健全、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完備;全社會無障礙文明規范形成等。
《規劃》規定,無障礙標準及法規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包括視力障礙者、聽力障礙者、肢體障礙者、理解認知障礙者等身心障礙者在內的所有人的信息服務需求,以及信息無障礙新技術的發展空間、未來可能的信息無障礙需求等。
據悉,接下來深圳還將發揮特區立法權優勢,率先探索無障礙法制創新,修訂完善《深圳經濟特區無障礙城市建設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