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三個強省”目標,堅持市場主導、突出重點、創新驅動、集聚發展,科學規劃布局,放寬市場準入,完善行業標準,創造環境條件,實現服務業與工業、農業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切實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二)發展目標。
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全省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50%,力爭達到52%,形成專業性強、創新活躍、融合度高的產業服務體系。
二、發展重點
現階段,我省生產性服務業重點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服務、電子商務、商務咨詢、服務外包、和品牌建設。
(一)現代金融。
加快構建全省現代金融體系,打造長江經濟帶區域金融中心。鼓勵設立汽車金融、財務公司、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積極打造安徽金融品牌。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深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鼓勵境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入駐安徽。大力推廣大型制造設備、施工設備、運輸工具、生產線等融資租賃服務,鼓勵企業兼營與主營業務相關的保理業務,引導企業利用融資租賃方式,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建立完善運營服務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租賃物與二手設備流通市場。積極發展資本市場,支持我省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債務融資工具進行融資。完善投資機制,大力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股權類投資基金。加快建設省第三方支付中心,建立資金結算、數據備份和共享基地,將合肥濱湖國際金融后臺服務基地打造成國家級金融服務中心。(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監局、安徽證監局、安徽保監局等,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現代物流。
建設皖江外向型現代物流產業帶、合肥物流圈、沿淮物流產業帶三大物流區域。加快實施國家物流園區發展規劃,依托交通樞紐、中心城市、重要商品集散地和產業集聚區等,規劃建設一批省級現代物流園區。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引導傳統運輸、流通等企業采用現代物流管理模式和技術裝備,培育一批有品牌、專業化物流企業。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提高物流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強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貨物配載中心建設,促進物流信息與公共服務信息互聯互通。做好商貿物流城市共同配送試點,積極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提高多式聯運比重。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加快合肥綜合保稅區、蚌埠(皖北)保稅物流中心等建設。研究制定全省物流業發展規劃和促進措施,加快推進物流立法工作。加強物流標準制定和推廣應用,支持物流標準化設施建設和改造。(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合肥海關等)
(三)科技服務。
大力發展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科學技術普及和綜合科技服務,加快服務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面向產業基地和集群,建設一批公共技術研發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設備、數據、專業技術等服務,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引導支持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企業和工業設計基地建設,促進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依托各類開發園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建設一批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科技服務與企業對接,促進工業設計與科技成果產業化。(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四)信息技術服務。
依托創新型省份建設,重點發展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軟件技術服務、集成電路設計和系統集成等行業,大力支持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等模式創新,提升軟件業支撐服務水平。積極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推進制造業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服務化,促進定制生產等模式創新發展。促進網絡新技術應用和推廣,支持移動支付、互聯網增值服務等新業態發展。加快推進合肥、蕪湖、馬鞍山、蚌埠、安慶等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市建設。加快中國移動淮南數據后備中心和宿州云計算智慧產業園項目建設,將安徽打造成中東部地區信息服務中心。加強農村通信和廣電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寬帶網絡進村入戶。(責任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出版廣電局等)
(五)檢驗檢測認證。
圍繞各地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煤炭、石化、銅制品、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檢驗檢測服務平臺。引導國內外知名檢驗檢測服務機構來皖設立分支機構,鼓勵我省檢驗檢測機構加強國內外合作。支持檢驗檢測機構在檢測新技術、檢測方法、檢測服務等方面,積極參與國內外標準制定,開展檢驗檢測認證結果和技術能力互認。促進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型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引導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向產業園區集聚,建設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加強計量基礎能力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建設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快檢驗檢測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培育發展在線檢測新業態。開拓電子商務等服務認證領域。(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安全監管局等)
(六)電子商務。
引導小微企業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推動電子商務服務集成創新。深化大中型企業電子商務應用,促進大宗原材料網上交易、工業產品網上定制、上下游關聯企業業務協同發展。積極推動我省發展一批集交易、電子認證、在線支付、物流、信用評估等服務于一體的第三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國內外知名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安徽產品專區。推動社區商業電子商務發展。加快推進合肥、蕪湖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積極引導電子商務企業入駐綜合保稅區等,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積極發展涉農電子商務。(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合肥海關等)
(七)節能環保服務。
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投融資、能源審計、清潔生產審核、工程咨詢、節能環保產品認證、節能評估等第三方節能環保服務體系。鼓勵科研機構、重點用能單位組建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建設“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平臺,探索建立節能量、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廢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臺。推行污染源和環境質量在線監測市場化運營。支持專業再制造公司為制造業企業提供個性化、精細化服務,圍繞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電產品等加快研發再制造關鍵技術和設備。支持低碳循環服務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循環經濟服務業集聚區。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責任單位: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等)
(八)商務咨詢。
大力發展戰略規劃、管理咨詢、會計審計、資產評估等咨詢服務。鼓勵信息技術咨詢企業開展咨詢設計、集成實施、測試評估、信息安全和系統解決方案等綜合服務。加強知識產權咨詢服務,加快發展商標品牌、專利、版權、信譽等無形資產評估服務。培育樓宇經濟,打造商務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建立和發展商務咨詢行業協會,制定統一的執業標準和規范,加強統一管理和行業自律。(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審計廳、省財政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等)
(九)服務外包。
整合服務外包資源,積極承接軟件開發、數據共享、呼叫中心、財會核算、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研發設計、動漫游戲等服務外包業務。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為重點的離岸外包業務。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務能力的服務外包企業。鼓勵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拓寬購買服務領域,將可外包業務委托給專業服務企業。積極發展遠程檢測診斷、運營維護、技術支持等售后服務新業態。大力推進合肥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發展,加快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和示范園區建設。(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等)
(十)人力資源服務與品牌建設。
推進人力資源市場整合和許可制度改革,積極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體系。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職業、社會機構和企業等資源,加強生產性服務業人才培養、引進。合理布局省級人力資源服務業產業園,努力打造優勢互補、區域聯動的人力資源配置中心,支持有條件的省級產業園申報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建設,積極創建知名品牌、服務品牌,開展服務品牌價值、服務質量和服務滿意度評價,增強文化特質,積極培育具有安徽特色品牌,提升品牌價值。(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質監局、省教育廳、省工商局等)
三、措施
(一)推進改革創新。
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在注冊登記、財稅金融、資質認定、價格政策、招投標、人才引進等方面,享受與工業同等待遇,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三證合一”、“先照后證”制度。認真落實政府權力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制度,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行為,進一步簡化審批驗收環節和程序,全面推行并聯審批,提高審批時效。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積極推行網上咨詢、預審和審批。鼓勵國家和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在制造業主輔分離、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等領域先行先試。(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商局、省國資委等)
(二)擴大對外開放。
進一步放開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引導國內外知名企業來皖設立生產性服務企業、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結算中心和營運基地等。比照上海自貿區,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積極申建皖江自貿區。大力發展國際運輸、對外工程、信息技術服務等服務貿易,鼓勵企業在境外設立技術開發、采購分銷、物流代理等機構,建立完善營銷網絡。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分工合作,按照“三互”大通關要求,建立完善與生產性服務貿易相適應的口岸通關管理模式。完善電子口岸,推動有條件的設區的市申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責任單位:省商務廳、合肥海關、省發展改革委等)
(三)完善土地政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各地要科學合理、適度有序地安排生產性服務業用地,盤活土地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工業廠地興辦自營性生產性服務業,經依法批準,對提高自有工業用地容積率用于自營生產性服務業的工業企業,可按新用途辦理相關手續。在依法合規前提下,工業園區內建設的物流、研發、信息服務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加大對列入國家和省鼓勵類生產性服務業項目用地支持力度,并列入對國土資源部門的考核內容。(責任單位: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
(四)加大財政支持。
統籌各類服務業發展資金,運用貼息、補助、獎勵等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市場誠信體系、標準體系以及公共服務平臺等服務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調整優化省統籌資金結構,重點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各地、各部門要加大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力度,制定具體購買服務實施目錄,明確購買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積極研究自主創新產品首次應用政策,加大成果轉化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等)
(五)落實稅收優惠。
在營改增試點過渡期內,對因稅制轉換造成稅負增加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給予財政扶持。服務業企業繳納契稅按國家規定的稅率下限執行。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等科技型、創新型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合同能源管理等項目的投資經營所得,均可依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在規定期限內,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園區與科技企業孵化器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總額2.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落實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出口退稅政策,及時擴大出口退稅范圍。物流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投資物流設施建設和技術改造購置的進口設備,經認定后可享受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等)
(六)加強金融支持。
鼓勵開發適合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特點的金融產品,積極發展產業鏈、商業圈、企業群等融資方式。擴大抵質押品范圍,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特許經營權、倉單、信用保險保單、股權、預期收益、應收賬款質押和商業保理等多種融資業務。探索設立科技金融服務機構,重點支持中小科技型企業發展。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在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設立分支機構,擴大融資擔保品種,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形成“擔保+產業”的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對中小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提供擔保服務,積極落實我省與全國股轉系統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新三板”安徽板塊。支持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創新交易品種和交易模式,鼓勵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進入“四板”市場融資。探索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安徽銀監局、安徽證監局、安徽保監局等)
(七)調整價格政策。
進一步減少市場充分競爭領域的政府定價和指導價項目。加快落實生產性服務業用電、用水與工業同價政策。對工業企業分離出的非核心業務,在用水方面實行與原企業相同的價格政策。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參與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取消與生產性服務業貸款掛鉤但沒有服務內容的收費,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涉及生產性服務業的各項收費嚴格按照安徽省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執行。(責任單位:省物價局、省工商局等)
(八)強化人才支撐。
支持省內院校增設生產性服務業專業,探索將相關專業納入技工院校、中職學校專業范疇,并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鼓勵學校、科研院所與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合作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在有條件的市建設公共職業訓練基地,每年選送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行業高級管理、技術人才到服務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參加培訓。探索建立專業孵化器,為擁有技術、創意的人才提供創業投資服務。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從海內外引進生產性服務業高端人才。對引進的高端服務業人才,落實完善項目資助、創業創新、子女教育等方面扶持政策。(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等)
四、推進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服務業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協調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工作。各地要建立相應推進機制,制定實施細則,組織推進本地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明確責任分工,共同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問題。(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等)
(二)完善統計制度。
在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基礎上,建立完善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運行監測和信息發布,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強化各行業主管部門統計工作職責,建立生產性重點服務行業統計和運行監測分析季報制度。(責任單位:省統計局等)
(三)強化監督考核。
提高省政府效能考核服務業權重,增加生產性服務業考核分項。完善年度目標和重點工作責任分解制度,修訂績效考核辦法。省政府督查室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政策落實監督力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責任單位:省政府督查室、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等)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4月25日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解讀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實施意見》(皖政辦﹝2015﹞28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是我省首個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是對國務院政策的貫徹落實,也是對我省服務業發展規劃的具體實施。《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完善了工作推進機制,拓展了發展空間,對加快我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起到重要作用。現就《實施意見》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實施意見》制定的背景
生產性服務業是為生產、商務活動提供市場化專業服務的服務業,貫穿于農業、工業及其他服務領域等產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具有專業性強、創新活躍、產業融合度高和帶動作用顯著等特點,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力量,也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向結構調整要動力、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發內需潛力、帶動擴大社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國家高度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發展。2014年,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26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導向、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提出了現階段國家需要重點發展的11個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國家明確提出要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農業生產和工業制造現代化,加快生產制造與信息技術服務融合,引導企業進一步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離和外包非核心服務業務,鼓勵企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
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處于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的關鍵階段。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變化,加快發展我省生產性服務業,既是加速新型工業化的需要,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需要;既是轉變增長方式的需要,也是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既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需要,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更好地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產業〔2014〕1906號)和省領導批示要求,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起草了《實施意見》,并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
二、《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
《實施意見》包括總體要求、發展重點、政策措施和推進機制等4個部分,共約7500字。
1、提出總體要求。闡述了加快發展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提出了下一階段發展的初步目標。指出要把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重點,堅持市場主導、突出重點、創新驅動、集聚發展原則,突出發展載體,營造良好環境,實現服務業與工業、農業在更高水平上有機融合,切實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明確發展重點。參照國家《指導意見》中的11個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結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文件提出了現階段我省需要重點發展的10大領域,主要包括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服務、電子商務、商務咨詢、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等。與國家文件相比,我省增加了金融服務業,把融資租賃和售后服務融入其他相關領域。
3、加強政策扶持。針對目前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各類限制因素,提出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主要包括推進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完善土地政策、加大財政支持、落實稅收優惠、加強金融支持、調整價格政策、強化人才支撐等8個方面內容,力求為全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企業和市場活力。
4、完善推進機制。主要從政策落實和發展機制保障等方面,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統計制度、強化監督考核,建立健全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三、主要特點和政策創新
與國家《指導意見》相比,我省《實施意見》的內容創新主要體現在重點領域、保障措施和監督考核等幾個方面。
1、關于發展領域。參照國家《指導意見》中的11個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同時結合我省發展實際,我們提出我省近期需要重點發展的10大生產性服務行業。與國家相比,我省增加了金融服務業,融合兼并售后服務、融資租賃2個行業。主要考慮:從經濟占比來看,近年來我省金融發展勢頭迅猛,2014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046.7億元,同比增長13.6%,占全部服務業比重14.4%,比2013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對經濟社會展支撐帶動作用越來越大。從服務內容來看,融資租賃屬于金融服務的一部分,售后服務涉及到產品配送、檢驗檢測、運營維護、信息技術和商務咨詢等領域,內容已經融入上述相關行業。從行業管理來看,從行業管理來看,融資租賃和售后服務缺乏統計口徑,沒有明確的行業主管部門,不利于協調管理。因此,我們對國家發展領域進行了部分調整。
2、關于保障措施。市場準入方面,首次明確提出開展“制造業主輔分離、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機關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試點,重點引導制造業企業分離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釋放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金融創新方面,提出“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積極發展適合服務業特性的商圈融資、供應鏈融資和企業群融資等融資方式,加快推進知識產權、特許經營權、倉單、信用保險保單、預期收益、應收賬款等質押和商業保理等多種融資服務。土地政策方面,鼓勵工業企業利用自有工業廠地發展自營性生產性服務業,對提高容積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明確提出“工業園區和服務業集聚區內建設的物流、研發、科技信息和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參照執行工業用地政策”。財稅政策方面,要調整優化省統籌資金結構,重點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營改增”試點過渡期內,因稅制轉換造成稅負增加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給予財政扶持。及時擴大生產性服務產品出口退稅政策范圍。比照制造業首臺套政策,積極研究自主創新產品首次應用政策。另外,針對我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待遇不公平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稅費優惠政策。價格政策方面,進一步減少市場充分競爭領域的政府定價和指導價項目,加快落實生產性用電、用水與工業同價政策,改善服務業發展價費環境。符合條件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可申請參與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人才建設方面,加快建設省級人力資源服務業產業園,積極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體系。提出增設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建設人才培訓基地和公共職業訓練基地等具體措施,加大從海內外引進生產性服務業高端人才。
3、關于監督考核。鑒于生產性服務業覆蓋面寬、涵蓋行業廣、涉及主管部門較多,協調任務重、難度大,為切實落實國家政策措施,有效促進我省服務業發展,我們提出要提高省政府效能考核中服務業權重,并加入生產性服務業考核分項,進一步明確部門任務分工,同時加大對各市、縣服務業發展考核。
四、《實施意見》的貫徹落實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是一項緊迫而艱巨的戰略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全省上下齊力推動。為保障政策有序實施,《實施意見》中對工作任務進行了分工,明確了責任牽頭部門和配合單位。下一步,根據文件內容進行任務分解,對責任部門提出具體工作任務和時間要求,要加快出臺具體配套措施,如重點領域發展政策、財稅措施、人才政策等,并將工作進展情況上報省政府。各地要抓緊明確貫徹落實《實施意見》的工作部署和具體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盡快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實化發展舉措,力爭今年出臺一批政策措施。同時,對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